旁觀者效應 bystander effect

以前生日許願,有個很流行的願望大家可能都許過:「世界和平」。

當時每個人會認為,只要警察,能夠把每個壞蛋都送入監牢,這世界就會和諧。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每抓一個壞蛋,就會有另外一個罪犯取代他的地位。換言之,把更多壞人抓入監牢是沒辦法降低犯罪率的。

壞蛋就像是大風吹遊戲的每個位子,這世界的結構設定多少個「壞蛋位」,就會有人去坐下來。

要降低犯罪率,讓人民保母警察去打擊,研究顯示,是很沒有效果的。

那要怎麼降低犯罪率呢? 答案就在我們眼前,電視(或者其他媒體)

 

當電視報導越多社會新聞,犯罪手法,或者播放一些卡通主張以決鬥解決一切問題。都會影響到國民的價值觀念。

 

雅虎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媒體網站,這是雅虎選出的2010十大新聞,可以作為台灣上網群眾關注的價值。當人民的視野都隨著以下的新聞跑時,我們的國民快樂指數要提高,是有困難的。

Yahoo年度十大新聞

  1. 黑襪扣罪名 全民挺淑君 (怒)
  2. 五都打選戰 震撼彈攪局 (怒)
  3. 蘇花斷魂路 梅姬淹宜蘭 (悲)
  4. 北二高走山 肉身護女友 (悲)
  5. 甲仙地牛動 一震世紀驚 (悲)
  6. 章魚哥保羅 生死都風光 (玄,神奇)
  7. 歡度一百年 史上最多假 (私)
  8. 一口飯刺激 小盧英語溜 (英雄)
  9. 致中召妓門 選票大噴發 (恨)
  10. 盯怪物風暴 預報PK賽 (酸)


image許多日本動漫卡通仍然停留在 「等級提昇!戰鬥!」的簡單公式上。

 

美國的研究,每多收看一年的電視,未來因為財產犯罪而被捕的可能性提高4%,暴力犯罪被捕的可能性2%。

有些電視或電影,也以某種方式鼓勵犯罪,有些人似乎認為當法律無法主持正義的時候,他可以親自…

image

 

以上講述了環境的因素可能會產生犯罪率,接下來的,是要看環境因素是怎麼影響人們要不要站出來主持正義!

我們常常在天災人禍發生時,都會有人出來募款,每場災難都有它的「求助」。社會學家研究,每得七百字的新聞報導或者60秒的電視新聞,慈善援助就會增加13%。

看起來,人們是富有愛心的。大多數的人是利他主義?!

但是,我們看了社會現象,似乎….會有所困惑。

有時候人們「利他」,主動相助:

有時候人們又站在旁邊不出聲音:

 

到底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有時候人們會主動相助,又有時候人們卻又噤聲?

是跟種族有關?跟國家有關?跟教育有關係?

 

經濟學家為了了解人們到底是「利他」還是「自私」傾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Ultimatum 最後通牒!

說明:每次實驗有兩個人參與,有一筆實驗金,第一位參與者有分配權限,第二位參與者有決定權限,也就是決定兩人會不會空手而回。

例如:有20元美金(台幣六百元),先全部給第一位參與者,

接著第一位參與者可以選擇留下19元(台幣570元),剩下1元(台幣三十元)再給第二位參與者。

而第二位可以選擇拒絕或接受!若第二位選擇拒絕,那兩位老兄都會拿不到任何錢。

猜測: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猜測,這結果很明顯,聊勝於無! 就算只有獲得0.1美金,也勝過空手而回。

結果是,跌破大家眼鏡:

  • 第一位參與者平均會給6元。相當於1/3的獎金會贈送出來。
  • 大部分的第二位參與者若收到3元以下,就會拒絕接受。

因為在遊戲規則下,第二位參賽者,為了表達鄙視的憤怒,會不惜代價動用否決權。
也因第二位參賽者有否決權,為了避免大家都兩頭空,所以第一位參賽者會提高贈予價格。

然而,這個實驗因為有一些因素糾纏,不能證明人是否是「利他」或「自私」主義。

所以經濟學家又根據這樣的實驗雛形再次設計了一個

Dictator 獨裁者!

說明:每次實驗有兩個人參與,有一筆實驗金,第一位參與者有分配權限,第二位參與者則只能無條件接受第一位參與者的決定!

例如:有20元美金(台幣六百元),先全部給第一位參與者,接著第一位參與者可以選擇留下19元(台幣570元),剩下1元(台幣三十元)再給第二位參與者。 可以有各種組合,例如 20/0, 19/1, 18/2 … 10/10….

結果是,大部分的人平均給出的金額是4元,相當於總金額的 20% , 16/4的組合。

 

結論是,大家是如此慷慨,算是「利他」囉?

Dictator 獨裁者 (李斯特版本)!

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李斯特做了一個dictator 獨裁者的重複實驗,這時候他增加了一條規則,就是第一位參與者可以拿走第二位參與者的錢,且事先透露一些消息給第一位參與者:第二位參與者會獲得跟他一樣多的錢,所以第一位獨裁者可以決定要不要拿走對方所有的錢,或施捨一些錢給對方。

結果:
10%的第一位參與者會給點錢給第二位
60%的第一位參與者會拿走第二位的部分金額
40%的第一位參與者會拿走第二位的全部金額

哇! 大家突然如狼嗜血了! 本來是慷慨的贈予者,因為遊戲規則結構的不同,造成整個結果大不同!

Dictator 獨裁者 (李斯特版本-有付出才有收穫版本)!

為了讓實驗更接近現實世界,所以李斯特教授再次推出一個規則,大家都是以工作換取酬勞。其餘規則都跟上頭那個李斯特版本相同。

結果:
2/3的第一位參與者 沒有給錢 也沒有拿走人家的錢
1/3的第一位參與者 拿走部分人家的所得。

 

經濟學家為了了解人們到底是「利他」還是「自私」傾向實驗,走到這裡,算是告了一個段落。到底這些實驗帶給我們了什麼啟示呢?

人可以很慷慨很仁慈,也能很自私。只要有個有效的誘因,人的善惡可以被操縱的

這是經濟學家共同得到的結論。

 

當科學把人性拿來研究,會殘酷的發現,原來人們的利他出發點都是「非純粹性」的。

英國紐卡索大學Melissa Bateson對同事進行一項調皮的實驗,心理系的教授休息區有個「誠實盒」,教師被要求飲用茶、咖啡或牛奶都必須投錢進「誠實盒」。在告示說明板子上旁掛一張照片,有時候是花朵山水,有時候是人的雙眼。

結果,放「眼睛」照片的那幾個星期收到的錢比掛「花朵」時多出3倍。

「眼睛」照片,就是一個有效的誘因。如同街上的乞丐,使你不安或內疚,可憐或動人的懇求,讓你在那環境掏出金錢付出。

 

前陣子2011年日本海嘯災難,許多上班族在辦公室或臉書上公布自己的捐贈行為,正也是讓你看起來有善心,減少你的不安感。這種「利他」行為,背後是相對的榮耀換得,所以稱之「榮耀性利他」(Warm-glow Altruism)

 

網路上的輿論大多數的人都指責 「翹腳姐」捷運站用博愛座位,為何周遭的人都不阻止。
在還原現場後,才會發現,通勤族的匆忙,每站間隔3分鐘以內的時間內的時間,前頭乘客身高會有視線的阻擋,媒體的社會新聞教育(下圖:多管閒事的下場),都是影響每個人要不要「利他」出手干預的動機。

image

有種說法,出手干預的人數會跟圍觀的人數成反比。 越多人圍觀,因為責任的分散,大家都在等看誰出手,反而會落得沒有人站出來的情況。當只有你一個目擊者,所有責任都在你身上,你就不得不出手。

或許旁觀者效應的理論還有待補充,但已經夠解釋了我們的基本疑惑,未來當你路見不平時,是否拔刀相助或者是否等待他人拔刀相助時,也許就會憶起現在這篇文章寫的內涵了。

張貼留言 (0)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