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是包袱、也是美麗的感受
台灣網民看時事 的大包袱是不能接受失敗的文化
因為一位女藝人對於國片的評論:
後續又引起許多網友的論戰
其實針對國片的批評 再多也無妨
只是諸多網友的批評之後呢?
是否能有建設性的建議和作為
似乎都沒有看到
舉個例子:有人的嫌導演的素質不夠看 沒有伍迪艾倫 閱讀習慣良好
「當然比不上Woody Allen整天邊看康德哲學邊玩他的爵士樂團。當然也比不上Richard Linklater所拍的愛情哲學電影,當然Quentin Tarantino的B級片也是來自於他長期對於電影的累積,最後當然更不可能比得上三谷幸喜的驚人舞台劇喜感。這幾個導演我會介紹他們那幾部低成本的高水準電影,說明優秀的電影跟預算的關係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
最後給出建議是 「當台灣的電影市場開始改變時,我希望這些導演也能跟著一起進步,不要整天抱怨東抱怨西,最後拍出來的東西比垃圾還垃圾」
我希望大家能好好讀書 當個好學生
我希望你們從此好好做人 不要再回來監獄
酸國片、打壓輿論並且做集體罷凌之後就講書這樣的造句??
其實台灣人可以不要對台灣人這麼苛刻
是的,那是爛片那是廚餘
這社會真的不需要那麼畏懼失敗
失敗沒有要落井下石
朝著有建設性的角度去幫助這產業失落結構環節
才是大家期待的
2016新科立委的會期要開始了
向民進黨施壓建議重視這件事情 改善文化補助法條和獎勵等機制
讓更多新血加入拍攝電影產業
這樣的結構改變 才會有機會讓人才願意進入國片製作產業
而不是針對單點、單一團體或名人做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