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來的? 世界是怎麼來的? 凡人意識vs佛性靈覺,探祕佛家“第一義”!成佛的終極祕密,自律的終極祕密。 - YouTube

📌 人是怎麼來的? 世界是怎麼來的? 凡人意識vs佛性靈覺,探祕佛家"第一義"!成佛的終極祕密,自律的終極祕密。 - YouTube

【容易懂 Easy Know】
想像我們每個人本來都像一片平靜清澈的湖水,閃閃發光,什麼都能照見。突然有一天,這湖水不知怎麼地,心裡冒出一個小小的念頭,像是想看看自己的倒影。這個念頭一出來,湖面就起了漣漪。這些漣漪讓我們看不清楚自己本來的樣子,還把湖面上的波紋當成了自己。從此以後,我們就變成了波紋,跟著波浪上下起伏,有時候高興,有時候難過。佛陀說,這個「一念不覺」就像是湖水起了第一個小小的漣漪,讓我們忘記自己是平靜的湖水,產生了無明,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的世界和各種煩惱,不再是原來那個快樂平靜的樣子了。

----------

【總結 Overall Summary】
影片探討了佛陀釋迦牟尼提出的一個極為深奧且顛覆認知的觀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用以解釋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以及六道眾生是如何產生的。核心思想是,所有眾生本來都具備圓滿、光明、寂靜的佛性,稱為妙明真心或靈知靈覺。這種本源的覺知與凡人的意識心不同,它無所不知、遍照一切,最關鍵的特質是「無能所」,即沒有能感知的主體,也沒有被感知的對象,如同陽光遍照,沒有誰在照,也沒有被照的事物。

然而,佛陀指出,在一個無法追溯的瞬間,這個本來寂靜圓滿的靈知靈覺突然生起了一個微細的「不覺」之念。這個「一念不覺」並非因果關係的產物,也非佛性真的出了問題,而是一種「妄中起念」,無根無本。一旦產生這個不覺之念,隨即引發「無明」,意即迷失了本源,誤認「波紋」為「湖面」。無明導致了能所對立(我與世界)、同異分別、無同無異等一系列「塵惱」的產生。這些妄念和分別不斷糾纏疊加,最終「喚現」出我們所感知到的這個虛妄的物質世界(山河大地)和其中的六道眾生。世界的元素(風、地、火、水)也是由心念妄動、執著、煩熱、流轉所形成。

影片強調,佛法中所指的究竟修行,並非透過努力壓制或改變念頭,陷入對錯、自律與不自律的二元對立,因為這依然是能所作用。真正的修行是學習靈知靈覺的特質,在每個當下「覺照」自己的心念,僅僅是看見它、知道它,而不去評判或執著,讓念頭像浮雲般自然飄過,從而「反妄歸真」,慢慢回到那個不起心、不動念的清淨覺性。影片最後提到,追問「一念不覺」的最初原因本身也是一種妄念,因為它本來就無始無終,只要覺悟當下,無明便會消失。

----------

【觀點 Viewpoints】
一 佛陀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觀點,旨在解釋眾生與世界的起源,此概念極為超前且難以用凡人意識理解。
二 所有眾生本具清淨圓滿的佛性(妙明真心/靈知靈覺),其特質是無分別、遍照一切、無能所對立(沒有主體與對象)。
三 凡人的感知是意識心的「識」,有能所對立,與佛性的無能所覺知有本質區別。
四 眾生從佛性狀態轉變為受苦眾生,源於一個微細的「一念不覺」,此念頭導致了「無明」(迷失本源)。
五 無明產生能所(我與世界)、同異分別等妄念,這些妄念層層疊加,最終幻現出這個物質世界和六道眾生。世界的四大元素亦由心念妄動所成。
六 究竟的修行不是用一個念頭去壓制另一個妄念(如強迫自律),而是學習佛性的無能所覺知,對心念進行「覺照」(看見但不執著)。
七 「一念不覺」的起源是無根無本的「妄」,並非因果關係所能解釋,它只是在迷中產生,當覺悟時即消散。

----------

【摘要 Abstract】
✅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佛陀解釋世界與眾生起源的獨特觀點。
📌 眾生皆有佛性:我們本來就是清淨圓滿的佛。
✨ 妙明真心/靈知靈覺:佛性是無分別、遍照一切、無能所的覺知。
⚠️ 凡人覺知是「識」:有能感知的主體與所感知的對象。
🔄 一念不覺引發無明:導致迷失本源,產生能所、分別。
🌍 世界是妄念「喚現」:由能所對立、分別塵惱累積幻化而成。
💡 修行核心是「覺照」:看見心念,而非壓制或改變。
🧘 回歸清淨覺醒:放下能所、分別,回到本來狀態。
❓ 一念不覺無根無本:非因果生成,僅是妄中起念。
🌟 覺悟則無無明:當下覺知,無明即消散。

----------

【FAQ 測驗】
1. 根據影片內容,佛陀提出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主要是為了解釋什麼?
A 我們為何會生病和死亡
B 宇宙是如何從大爆炸中形成的
C 物質世界和六道眾生是如何產生的
D 如何達到極樂世界

正確答案:C
解釋:「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是佛陀用來闡釋為何本具佛性的眾生會落入輪迴、產生這個世界與其中的眾生。

2. 影片中描述,佛性的「妙明真心」或「靈知靈覺」與凡人的意識覺知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
A 佛性會思考,凡人不會
B 佛性只能感知光明,凡人感知黑暗
C 佛性有無能所對立,凡人沒有
D 佛性無能所對立,凡人有能所對立

正確答案:D
解釋:影片中明確指出,佛性的靈知靈覺是無能所的,沒有能感知的主體與被感知的對象;而凡人的意識覺知則有能所對立。

3. 影片根據《楞嚴經》的說法,認為真正的修行應該怎麼做,才能趨向清淨覺醒?
A 努力壓制所有的念頭,使心完全空白
B 透過強迫自己遵守戒律來規範行為
C 對於生起的心念,僅僅是覺照(看見)它,而不去評判或執著
D 深入研究經典文字,記憶所有佛法知識

正確答案:C
解釋:影片強調,修行不是壓制或強迫,而是學習佛性的特質,對心念進行覺照,看見念頭但不隨之起舞,回歸清淨覺性。

✡ Oli小濃縮 Summary bot 為您濃縮重點 ✡

https://youtu.be/I6tIrVC1dq8

*

張貼留言 (0)
較新的 較舊

廣告1

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