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好,這裡是大鳥俠這次我們來說一下首都計劃一國必有一國之文化中國為世界最古國家之一數千多年皆以文化國家建成於世界國都為全國文化匯水之軀不能不借此表現一方以觀外人之耳目一方以測國民之興奮也這是一段寫在近一個世紀前的文字出自一部名為首都計劃的宏大藍圖它不僅僅是一份城市規劃的文本更是一個新生政權在風雨飄搖的年代裡為古老中國描繪的現代化的夢想這份計劃的實施開啟了中國第一個現代都市的規劃實踐也奠定了今日南京城市風貌的基石所謂這個計劃就放在現在的話說就是規劃現在任何一個學校但凡是有建築系的必然就有另外是城市規劃系和建築系是一個宏觀一個微觀並體兩生上次有台灣的看官大人告訴我說台灣的話這個專業叫做都市計劃可能都說的是一種東西1927年北伐戰爭的炮火一路向北國民革命軍打到了長江這場勝利背後當然是有蘇聯教官的幫助但是國民黨內部自己已經分裂了這是官用歷史了怎麼回事呢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一個中央政府跟汪精衛在武漢成立的國民政府那是唱對台戲歷史上就把這一段叫做寧漢分裂二七年4月18號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在這種背景下就定都南京就不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行政決定他更是一場政治宣言關係到誰才是正統蔣介石要通過這件事告訴全國乃至全世界他的政權才是合法的至於後來的寧漢河流還是郭沫若在其中的一些故事那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說那為什麼國都非得是南京呢其實中國適合當首都的城市就那麼幾個南京的是其中之一不是說隨便撿一個城市都可以當首都的不然首都現在搬廣州去了這裡是明太祖朱元璋打江山的地方代表著漢族政權驅逐打魯恢復中華的傳統孫中山也很看重這裡所以把自己安葬之地都選在了這裡因此蔣介石定都南京就是很明確一件事我才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這對於派系林立的國民黨來講是一面很有號召力的旗幟到了28年底就是張學良在東北宣布改其意志就不掛五色起來改掛青天白日滿地紅中國在名義上就終於統一了南京也從一個派系的政治中心正式變成了全國性的首都那麼既然身份變了那建設規劃就必須跟上一場宏大的建設計劃就勢在必行那麼就從1928年到1937年這史成黃金十年的建設時期就這麼浩浩蕩蕩的開始了但是當時的南京可以說配得上首都這個名號嗎就我們來先看一下就是南京先天的自然條件南京的自然地理那確實是很好古人說他虎居龍盤此話不誤他西面靠著長江東北南三面都被中山山脈的漁脈所包圍東面紫荊山北方有木斧山和獅子山南面有羽花台和牛山水成林那都是湊齊了江蘇市為數不多的幾座山幾乎都是圍繞在南京的周圍長江不光是天然的天線也是絕佳的物流通道所以說南京有精靈王氣這不是空話可是啊這地理條件是再好的話也架不住歷史的折騰當時的南京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殘破南京的城市格局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他還修建了世界上這個最長的城牆但是後來明成祖朱棣把首都遷到北京了之後南京的地位就下降了雖然他一直是江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呢也是跟著遭了不少罪最致命的一次打擊其實是太平民國1853年太平民國把都城就定在了南京就改名叫天津跟清朝打了11年的仗為了蓋天王府他們把本就已經非常破敗的明故宮徹底拆了用拆下來的史料磚瓦去重建宮殿天王府就是在現在的這個長江路一帶就是建起來那也不能說多金碧輝煌因為洪秋泉本身這個文化水平很堪憂但是這也是給這座城埋下了毀滅的種子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破天津進行了報復性的破壞天王府被一把火燒光城裡絕大部分建築都成了焦土南京先被太平洋國折騰了一次又被湘軍摧毀了一次早就變成了一座空城這之後的幾十年間清政府雖然搞了一個像什麼精靈善後局之類的機構想重建但規模和速度都很有限畢竟滿清政府自己也已經搖搖欲墜了南京還是一片破敗到了1964年1927年跟上海北京廣州這些現代化的都市一比南京只能算是一個蕭條的農業城市工業水平甚至還不如無錫當時南京的城市面貌也很分裂怎麼個分裂法呢就是全城大概三分之二的人口都集在城南那裡還保留著像明清時期的格局街道又窄又亂房子挨著房子雖然很混亂不過換句話說也是比較有煙火之氣那城北呢就是以這個古樓啊為界往北看幾乎就是一大片荒地到處都是菜地荒山墳頭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所以呢這種南重北輕南亂北荒的樣子就是國民政府剛接手的南京的真實情況那面對這麼樣的一座城市國民政府是怎麼想的呢他們當然決心要畫一張特別全新的藍圖他們的目標很大have a big target要把南京建成全國城市之凱范還要跟歐美名城能相提並論28年的一份市政公報裡面說的更直接只有把首都建設成中國最好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中國才能談得上是第一等的國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28年首都建設委員會成立了帶頭的就是孫中山的獨子孫科他在美國是學過城市規劃委員會決定了用材於外也請了兩位美國專家當顧問其中一位就是建築師亨利·莫菲我們之前是提過的另一位工程師就是古麗智那這個莫菲呢之前在中國設計過很多很有名的建築比方說燕京大學清華學堂還有南京的這個精靈女子大學他就很喜歡把中國中國古典宮殿時的外觀和西方現代建築的功能結合起來他自己管這叫適應性建築莫非的這種設計理念主要是受了當時美國流行的城市美化運動和田園城市兩種理論的影響這個呢一方面強調了宏大的軸線壯麗的市鎮中心和古典的對稱美另外也同時強調綠地呀公園啊人和自然市民和自然的和諧相處莫非就覺得這些現代規劃的理念跟北京這種中國古都的軸線對稱傳統正好能合到一塊去他給南京設想的未來就是成為這麼一座東方的華盛頓就East Washington就這樣莫非和呂燕芝范文照這些中國流洋的建築師回來一起就搞出了一個規劃文本這就是1929年12月正式公布的首都計劃那這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文本這個規劃的意義不只是技術層面了當時國民政府自認為是中華文化的正統繼承者首都計劃開頭就說國都的建築形式關係到國民文化地位之高下所以計劃裡一定要把歐美科學之原則和五國美術之優點結合起來這不單單是個技術選擇更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表達它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裡中國既要開放的擁抱現代文明也要堅持的復興自己的文化傳統所以這不只是在規劃的一座城市更是在構想一個國家的未來那既然講到首都計劃我們就先從交通開始講起在整個計劃裡面哪個部分就是執行的其實是比較扯特底影響是比較深的其實是交通規劃他給當時比較破敗的南京就是裝上了一副骨架不僅是撐起了一個近代都市的運轉也決定了現在南京的基本面貌畢竟是修城市先修路從地圖上看南京的位置很好他正好在長江下游的要道上連接東西貫通南北金浦鐵路和滬寧鐵路也在這裡交匯是中國南北鐵路交通的一個關鍵點國民政府當然選擇定住南京地理優勢自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以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交通網是打下了基礎但是呢城市內部的交通是什麼樣子呢一塌糟就是用藍鏡花講是一壁桌子南京的城南是密密麻麻的小巷子像蜘蛛網一樣只能走人或者就是拉紅包車這種佈局就意味著物資效率非常低下別的不說就連消防車都進不去連基本的市政管線都是鋪不了的城北呢就沒人住就一大片都是荒地連路幾乎都沒有所以整個城市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缺少一條能從頭走到尾組織起全程交通的大路原因也很簡單那時候南京的路都是自發形成的但沒什麼規劃城市的發展就被這些混亂的脈絡給束縛住了手術計劃對南京路網的改造可以說是推倒重來規劃者就沒有在老陳的技術上小修小補而是用了一種當時在國際上特別流行的模式是方格網加放射撞柱幹道方格網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土地利用效率很高這個是始於芝加哥的規劃街區劃分也非常清晰交通組織也很靈活那放射型的幹道呢這個就背後就是當時城市美化運動的這種思想那麼這個運動就以為啊 城市不應該只是功能性的還應該宏偉 優美 鼓舞人心所以規劃就規定了兩個放射的核心一個是城市地理中心 就是新接口另一個是偏北一點的古樓好幾條主幹道就從這兩個地方像光一樣散射出去這裡面最著名的一條路就是1929年為了迎接孫中山的鄰舊豐安大典時修建的中山大道這條路有多長呢 是大概12公里它從長江邊上的下關中山碼頭開始穿過古樓和新街口再向東拐一直到中山門最後連上紫金山腳下的中山林這不只是南京第一條北遊馬路也成立了一條象徵意義極強的精神中軸線它就是代表了自然的長江代表現代城市和代表國家精神的林木就是緊密的把它團結在了一起規劃裡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決定就是南京不準備搞環路在當時大家都比較喜歡這種放射型的路網這種路網的邏輯就是要強調中心把車流都引到城市核心去要是就修了這種環路的話這種向心力量就被削弱了這個決定是影響的很深了就直接導致了南京獨特的就是板塊型的城市結構就你看像北京 成都 合肥都是像一環 二環 三環這麼一重重的圈起來的同心圓南京不一樣它更是像幾個大板塊構成的板塊之間就是靠這種主幹路連接這種結構直接導致了如果你想到另一個板塊去往往需要先穿過市民的中心這是為什麼現在新街口和古羅至今仍是交通要道的重要原因放射狀的這種道路在19世紀直到二戰前都是非常的流行的原野很簡單啊就交通很方便而且道路交匯處看著就很有氣勢平面上看著也好看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巴黎巴黎是巴黎改造之後的成果它是由奧斯曼爵士規劃的那麼在中國的話像大連長春這種規劃也是這樣是日本人修建的那麼這種規劃適合地勢很平坦的地方比如說法國美國日本那種多山的地方就不太行南京雖然地形很複雜但地方足夠大做起來應該問題不大不過呢後來放射狀道路就不那麼受待見了因為它很容易在這種中心點就造成交通擁堵還會切除很多不好用的尖角地塊讓建築設計師其實不太好規劃比如說被於明設計的華盛頓美術館東館這是他的成名作那個很彆扭的三角形就是放射型道路的產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子彈的出現這種城市結構實在非常的集中一顆原子彈下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戰後呢陳述更話就更傾向於啊沿著這種大陸進行線性分散啊那就是後話就新道路的話呢又冒出了一個問題城牆該怎麼辦這個城牆無雙無對啊可是周延章當時留下來的周藏可是超過35公里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牆但是呢在20世紀初很多人覺得它就是封建時代的一個累贅是城市發展的絆腳石在那個時代寬闊的馬路和汽車就代表了先進和進步古老的城牆那就是封閉和落後所以像蔣介石為首的一派就主張拆牆開路28年就是政府甚至下了命令要拆掉太平門到神策門的那一段城牆當時拆城牆的想法其實很普遍比如說北京的城牆就被大規模拆出過好幾次中國保存最好的城牆是西安的城牆是因為有一些有遠見的專家和地方的官員的堅持他們就看到了城牆的歷史文化和價值比如說我們的邪龍尋同志那麼講回難經當時有人想拆但是總顧問莫非講不拆要改造利用他就提了一個什麼提議呢就是把寬闊的城寬闊的城牆的城頂開闢成一條環城的林蔭大道讓汽車都能開上去這個想法在當時非常的超前它不僅把歷史和現代對立起來而是讓它們融合那麼這樣的話古老的軍事防禦工程就給挖掘出來了現代城市修建設施的功能一個獨一無二的空中公園這個想法其實說服了各方最終南京城牆還是很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到了1935年以方格網和放射幹道為骨架的首都道路幾乎就已經成型了大部分都是鋪的是柏油馬路有人統計過今天南京大概八成的城市主幹道和50%的這個次幹道都是在那個時候定下的基礎講到這裡我們順手講講路名當時就給新建道路命名有這麼幾個方法就是像老城南的街道就用南京的古稱比如說健康路白沙路市中心的新路就用全國大城市的名字比如說北平路就是現在的這個北京新路上海路陳北新開發區用各省的名字比如說山西路湖南路這套命名體系也是一種國家認同的構建他把全國的地類概念都塞進了這個首都的地圖裡後來這種命名方式在全國很多城市都流行開來這裡再一提南京是我見過全國最好聽地名的城市這種事真是太需要歷史文化積澱了南京成沒了好幾次但是很多地名常常是傳了幾千年的什麼花神廟鐵心橋烏衣巷網金市孤一郎都好聽到了幾點北京地名都是不太好聽的還有一個反例是合肥這個實在歷史上不是什麼大城市後來取地名就是瞎取比方講我有一個朋友他們家的門口的一條路叫洗衣機巷因為旁邊就是榮士達的廠房這簡直無情啊手足計劃還第一次在中國的城市規劃裡引入了林蔭大道的這種概念就傳統的中國城市啊其實是沒有修建行道樹的傳統的你就看晚清的這種老照片啊就是南京的紫荊山都是光禿禿的樹主要都是被砍去當柴火了就是這個沒有樹的城市不只是看得很突而且非常熱而且是塵土為陽缺乏生氣所以南京當時夏天是特別熱是當時號稱叫三大火爐之首而且說古代的這種城市它的道路比較窄就是沒有行道樹也還行就不是很曬像現在的日本就是這個樣子後來城市道路就變寬了就是光靠建築那是遮陽是不夠的就才開始了有種行道樹的習慣現在南京的名片就是法國梧桐就是那個時代種下來的這種樹玄靈叫玄靈木因為最早是從上海發租界引起的所以叫俗稱叫法銅在二十年代末就是為了綠化興建的中山大道引進的這些梧桐樹不但是帶來了陰涼也徹底改變了南京的街道景觀賦予了城市一種很獨特的韻味至於傳說這是什麼蔣介石送給宋美齡的那就沒什麼根據了除了行道樹首都計劃還想把南京打造成一座花園城市這不但要要求種樹而且是要系統性的規劃計劃要求就是在城裡面的空地上盡量開闢一些公園把像雨花台 莫愁湖這些名勝古蹟規劃成風景區讓南京成為一個既宏偉又宜居的首都最後就說一下這個南京的城區的這個交通當時飛機不是很流行也沒有什麼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要等到二戰之後才開始有所以呢城際交通主要靠的是鐵路南京的鐵路地位是相當可以的但是當時沒有這個長江大橋北京過來的鐵路在浦口就斷掉拆下來坐船過長江再一節一節的拼起來再把它開走你家長車多麻煩還要排隊但當時技術就這樣所以南京站當時是在下關也就是浦口的長江對岸這個格局一直用到了21世紀下關一度也是南京最亂的地方就火車站門口人流量大確實比較亂首都計劃的規劃南京大戰就是丟在了明部宮那裡當時也沒有什麼文物保護的概念明部宮位於南京的東南角其實按理說不是其實按理說還是不錯的就連接各處也都方便但這個方案根本沒有落實最後南京的鐵路規劃簡直無情首先是南京的鐵路居然是要照顧西南方向長江上游的安徽比如說馬鞍善跟吳胡而且修建了寧武鐵路居然是大搖大擺的直接穿過了南京的南城弄得南京城南交通是崩潰的每天你這一過火車啊那是路要至少斷上十幾分鐘那就是要是攤上上下班的高峰那不就堵死了嗎所以這趟寧武鐵路是被罵到勾血噴吐現在才開始拆和移更無情的事情是真火車從烏活來了要到南京城西北的下關火車站你總不能還直接穿過整個南京城吧結果就為了交通居然走紫蔭山外面兜了一個大圈子進城之後南京站挪到宣武國北邊那也是大差不差的所以各方面都在罵最後就在南京南城的中華門外開了一個小車站我有幸還在這裡坐過一陣的車之後這個中華門站就變成了貨運小站了總之南京的交通是非常奇葩的要給一個城市做規劃呢頭一件事情大概就得猜一下將來有多少人居住在這裡也就是人口的估計首都計劃的制定者他們就是想的很大呀他們是按100年的尺度是規劃南京的當時預測人口的方法在當時看已經是比較科學了啊不光考慮了正常的生老病死也還考慮了南京現在是首都啦肯定會有大批人是湧進來的那麼這麼算進來他們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200萬誒等等等會我們接著慢慢講他們預測100年後南京的人口會達到200萬這個數字在當時那是識破天津的概念就1928年的時候民國17年的時候南京城一共區區36萬人你一下說要變成200萬這個口氣可真是很大可結果呢現實比他們的最小膽的想像還要誇張十倍今天的南京常住人口多少900萬光市中心的市區人口那都有460萬人口但就這個人口規模南京在中國所有的省會城市裡還排不上號別說跟上海比了你就是跟杭州武漢成都甚至還有蘇州哪個不都是比南京人多嗎這還真是沒法說理那時候南京的規劃師哪能猜到後來中國人有這麼強的擴張能力呢以前講過希特勒的熱爾曼尼亞他的這種規劃所有建築都是大的荒誕不盡但是唯獨火車站規模還比不上現在的南京南站說明中國人的繁衍能力都超過希特勒的想像了講亂人口呢市政工程的重頭戲我們先說喝水就別看南京是江南又多雨又挨著長江水道也縱橫南京用水其實非常的困難絕大多數人都是喝什麼水呢就是靠水浮推著一個獨輪車從長江或者秦淮河裡就打了水然後就在這個城裡叫賣那水質可想而知啊就人買回家也必須都是加點民帆讓髒東西沉澱沉澱所以當時南京家家都有水缸家家都被民帆或者乾脆就接雨水喝那反正南京雨水也多嘛那你想想這有多喪城市裡的水井大概也都是淺井水呢是根本不乾淨的所以像什麼霍亂傷寒這些要命的病那是年年鬧像蚊子蒼蠅臭蟲到處飛當時南京的叫南京蟲那可都是出了名的首都計劃就把建一個現代化的自來水廠在當時建成了頭等大使29年就在長江邊上的北河口首都水廠就動工了剛開始當然供水範圍和水量都不大但這個事嘛意義是很重大的他標誌著南京就進入了自來水時代乾淨消毒過的自來水從根上就改變了整個城市的公共衛生狀況這是南京變成現代化城市非常重要的一步之後就是用電就民國初期啊這個南京就是電力供應嘛那簡直是一塌糊塗的大部分人家還都是燒煤油燈城裡就那麼幾家小電廠設備老掉牙電壓是忽高忽低三天兩頭就停電這哪行啊就是政府機關要辦公工廠商店也要開門你就老百姓晚上也得點燈吧就是我小時候他住在一個大郊區的大工廠裡面的當然這種工廠大郊區好像就中國大陸有是國有制計劃經濟的產物水啊電啊都是這個大工廠自己來的我小時候那個店就非常不穩每週停攤都要停一次店一停店所有人都是那個居民都騷動起來到底是全場停店還就我們這個小區停店還就我們這棟樓停店呢再者說就是電壓很不穩那會就是全用的是那種白質電燈泡那燈是亮一陣暗一陣亮一陣暗一陣無疑對電器的磨損那是會非常大的話講回來所以國民政府出手把原來的下關電燈廠全部整合擴建就成立了首都電廠像這個36年到37年設計便建造了就兩台就1萬千瓦的大發電機組都全是國產的這下南京的供電能力和穩定性立馬就上去了就想一下要是就是沒有穩定的電源你都別說日常運用了這什麼工廠什麼現代化的玩意兒那能賺得起來嗎所以說水和電那都是一切的基礎但是像首都桂花裡是沒有計劃地鐵的就一方面中國還沒有那麼強另一方面當時就覺得地鐵也不是那麼的必須城市你好好規劃好的話不會那麼擁擠也不會有地鐵在那個年代人們想的公共交通主要還是在地面上這個跑的像這個一條條新馬路的這種修好南京公共汽車也跟著火了起來31年也就是民國20年的時候成立了一家名叫江南汽車公司的企業成了南京最重要的公交公司就現在南京公交上還都有江南公交的印記他們用的車子那是相當不錯的就是基本上有國外進口的像奔馳啊雪佛蘭啊還有自己動手設計建造的就一條條公交線路開闢出來在新城區和老城區之間就來回的穿梭就直到這個1937年抗戰爆發的時候南京每天在路上跑的公交車已經有一百多輛了一天能拉12萬人這個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數字了一個現代化公共交通的路網就這麼搭起來了還要說一下關於住房的問題首都計劃就借鑒了當時歐美國家的經驗提出了公營住宅也就是公租房就是由中央政府出錢市政府來蓋房子蓋好以後用很便宜的租金就租給窮人甚至免費給最困難的家庭住這個想法是非常的左派和超前的這就是中國最早的連住房和保障房的概念你能感覺到那個規劃者肯定是有一種超越那個時代的社會責任感當然啊這個想的是比較美的現實幾乎是做不到的最大的問題是國民政府根本就沒這個錢呢所以說這個偉大的計劃最後幾乎是沒怎麼搞起來的唯一搞起來的話就是像建立了一些示範性的這個樣板間也算是做了一個示範吧最有名的就是板橋新村這個就在今天的太平北路的附近那麼這個小區是怎麼設計的呢就是由建築師劉福泰啊操刀他們有獨棟的也有連排的中间還有一個大大的這個公共衛地像這種兩層的小樓紅磚外牆斜坡頂那設計的其實是很優雅的啊環境也很漂亮在當時呢這種房子就叫樣板小區不過呢這麼好的房子你住進去的主要還是像交通銀行的證員和政府的公務員他們就形成了一個櫥窗展示的就是首度計劃裡面希望看到的那種整潔啊有序啊現代啊城市的中產城市生活當然現在呢我們回過頭來看整個市政規劃就是有一個很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啊他提出的目標都很好比如說充滿了很現代的精神乾淨的用水充足的電力到處是公園還有給窮人蓋的房子那就是想讓所有的市民生活都變好但另外一方面呢這些目標實現了嗎哪些目標總能優先拿到錢優先開工是那些關係到國家臉面精英階層用的項目比如說市政府大樓寬闊的大馬路和林蔭大道但那些真正給普通草頭老百姓用的福利呢比如說大規模的給窮人蓋房子這不就肯定一到政府緊張的時候最先砍掉的不就是這些東西嗎甚至說為了修路強城讓很多平民老百姓沒有地方住也是很經常發生的這些猜都猜得到你就到現在海峽兩岸這個房子那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住房那可是政府身材力氣大陸房價高得要死台灣房價難道就低嗎所以這種東西現在都沒解決了這就揭示了一個很本質的問題那這場自上而下的現代化運動他所描繪的這些現代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馬上擁有的只是一個近東化水中業罷了他再建設一個新首都的同時其實也無形中的把城市裡原有的社會階級就劃分的更加清楚了這是一個為全體國民畫的大餅尤其是各方面都是西里馬哈的國民政府指望把這種事能做好可能還要等到之後去台灣之後南京的詳細規劃城市規劃好了那麼建築應該選什麼樣子呢這本身就是一個蠻政治的問題給一個新首都蓋房子這可不是小事尤其是在那個年代而言到底要蓋成什麼樣的國民政府心裡其實是有心頭號的那麼這個心頭號全部是出於政治考慮他們的選擇其實更像一種announce一種宣言一次給全中國和全世界的看的亮相當時呢國民黨剛剛北伐成功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他們缺的就是合法性當時各路軍閥也還在觀望外國勢力也在掂量國民政府必須急得向所有人證明自己才是中華道統的正牌繼承人所以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一種風格北方官室那麼這裡額外說一下就是中國自古到今的這種政治實體國民政府和國民黨政府其實是一個漢族本位民族主義相當高的一種政府他們一開始就是有驅逐大陸恢復中華的夢想一直到後面其實不只是到了台灣哪怕就是之前他們也是以中華道統的傳承人自居他們的革命性質稍微弱一些但是他們的這種漢民族本位性還是比較強的這是後華建築說回來什麼叫北方官室呢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格簡單而言就是說以前皇帝家用的那種風格像厚中啊對稱啊有標誌性的像這種什麼琉璃瓦的這個大屋頂還有各種雕梁畫棟的古典花紋就是你陽光要是照在這種琉璃瓦上那金光閃閃那種氣派那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和法度那是一切都出來了這根本就不是在蓋房的這是在塑造這個國家的米空計劃書裡就寫好國都建設其應採以中國款式可無一意就在用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告訴天下人那個天命現在歸我了這可比任何私生力竭的口號都管用這種建築啊不光是給外國人看的要觀外人之耳目讓他們驚嘆讓他們知道這個新生的中國是有根基的更是要給自己人看要測國民之興奮讓老百姓一看到這些宏偉的建築就心生自豪算是一種精神動員這可都是我中華的建築它其實外交門面也是內部的強行者說白了這也是一種文化上的亮劍當時上海的那些租界裡到處都是西洋風格的殖民地建築什麼羅馬戈特看了人眼花繚亂國民政府這麼做就是要跟那種風格華清界大聲宣告這裡是中國的首都我們有自己的審美有自己的文化主權這個在國民政府制定的大上海計劃中更能得到體現這個是後話另外一方面呢北方官式建築確實當時最成系統也是最適合大型建築的建築只是這種做法實在不能說是完全排除了地域的影響它確實是符合北方的審美適合北方的氣候用在南京其實是挺不倫不類的只是這個道理國民黨哪知道呢這種作風一直被帶去了台灣形成了國民黨的建築風格這個我們之後會講不過反過來講南京當時也不是有什麼靠譜的建築傳承了幾次毀滅性的軍事打擊叫南京本土的建築傳承完全中斷現存的南京建築還是太平天國之後重建的真可以說是拙劣不堪 狹窄小氣比如南京現存的古樓還有明昇林康熙碑亭實在不能說是好看這裡除了蘇南和揚州舊近來的工匠還有一大堆曾國藩鄉軍帶過來的湖南風格可以說現在國民政府選擇了北方官式建築也不能說是毀滅了南京建築傳承因為本身這個東西也沒有了先說中央政治區中央政治區一個計劃裡最核心最燒錢最能體現野心的肯定得是政府辦公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中書那麼這個中央政治區是全國的中央政治那是該怎麼建呢最初的計劃就很有美國範就莫非就建議就在中山門的東邊紫荊山的南邊搞一個中國的國會山這裡地勢高啊它居高能臨下就象徵權力之天而且被中山林這麼盯著那是繼承了國父的法統而且在老陳的外面也相當於舊時代的徹底告別一切都是新的開始當然主要也是不需要拆遷的規劃的建築是相當霸氣一律按中國傳統北方式按照孫中山的五權分立設計同時還有國民大會堂等規劃是非常的完整統一放射佈置多好的構想啊可惜這事沒辦成蔣介石是不同意的就為什麼不同意啊就是現在也不知道就是考慮風水還是因為成本太高了還是就在南京蔣介石更願意住在南京城城內這個只能是猜測啊最後呢真正的中央政治區呢就是還在城牆裡頭就明朝皇宮的舊址就明國宮那一帶當然離這個我母校東南大學也是比較近的就是自己慢慢就是逐步規劃和建設了出來像這些地方本來是規劃拿去做商業開發的就準備建成南京的這個王府井結果就是像國民黨專家察委員會外交部 勵志社這一些核心的部門就全部都擠在這裡了更有意思的是就是在這裡蓋起來的樓風格居然還不一樣就基本上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近代建築思想的演變史就一開始大家急著要正統性就拼命的往建築上加各種復古的大屋頂但很快呢像什麼同軍啊這一批留學歸來的建築大師啊他們就提出來了這東西不僅是死貴的而且在礙手礙腳限制了設計於是他們就開放探索能不能既有這種中國精神又能體現現代風骨所以這就是民國時期的三種中國建築的這種思路這個我們下期就說之後我們再說一下南京市的行政區首都計劃市行政中心是在富賀港也就是南京城城北這一帶規劃圖紙畫的其實非常漂亮的 有主樓有廣場有對稱的道路修復也就是一個很小型的權力中心但這個規劃幾乎是沒怎麼動工今天的復活崗還是住宅和各種單位的混合區畢竟你們錢就那麼多 精力也有限啊先緊著國家層面的項目來中央政治區中山大道的迎臨大道這些象徵意義拉滿的工程才是最重要的好比一個家庭啊你就你要裝修的話你肯定是要先緊著客廳的門面裝修至於給自己家裡人用的房間那就只能先湊合湊合南京市自己的市政金官他是級別那是不夠的那他的宏偉藍圖那就只能說是等下去了而且一直是等沒了說到底啊到底就是在巨大的財政壓力面前國家的象徵意義那是壓倒了地方的市政建設這就是現實市政當時規劃的南京市體育場這是設立在武台山這個倒是延續下來了另外就是江蘇省的編制就挪到了鎮江不然的話南京還要給他規劃一個江蘇省政府的地方再說商業區計劃裡呢就給南京的商業設計了一個雙子星的結構主中心把它放在歷史悠久的民工工區域想把它變成百貨公司電影院大火之戰的頂級商圈同時就是把已經有點樣子的新街口的十字路口作為次要的商業中心但民工工那個被寄予厚望的主中心就是因為它被政府拿去蓋辦公樓了起碼就徹底黃了就歷史開了個大玩笑最該摩登的地方反而變得很真摯可是那個原本的備胎新街口反而倒成了中心這裡是中山路和南北大道的交匯之處是南京新修道路的集合點所以叫新街口在一年的时候孫中山的銅像這麼一立環島廣場這麼一修好新街口一下就成了南京現代生業的CV那個銅像和環島它不只是一個地標更是一個巨大的磁場想把人流成車流資金全部都吸引了過來像交通銀行這一些金融大鱷也就在這裡開始建設各種時髦的商店也就是湧了出來直到今天新街口還號稱是中華第一商圈南京最早兩條地鐵就是在這裡交匯的再說一下工業區孫中山先生的構想裡實業救國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首都計劃也認真考慮了工業佈局這是體現了規劃者們務實的這一面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就是把整個工業區是分佈在長江兩岸這個佈局非常的合理就江南的下關啊它不只是靠近主城交通比較便利搞輕工業和沒什麼污染的工業啊江北的浦口它隔著一條江就專門搞重工業和那些比較有可能有危險的工業用長江天線啊做天然的隔離帶這種功能飛去的想法在當時看是相當先進的全球規劃理念那麼這個規劃落實的怎麼樣呢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說是這個計劃中做到的最成功的一個部分下關的港口和浦口的工業基地去靠著南京的輪渡是連在一起的就像人體的兩條大動脈為南京的現代工業源源不斷的輸送著養料像同郡設計的下關首都電廠這些關鍵項目就一個個都建立起來他們就是南京一顆強健的心臟就成了城市發展的一個發動機就可以講首都計劃畫下的工業地圖它的影響一直是延續至今的後來雖然就是時代變遷了很多老廠房就是搬走了或者是關了但下關的港口角色和浦口的工業和交通樞紐的地位依然在深深的塑造著這座城市的經濟意象像現在的燕子街長江附近一帶的這種也是工業區這裡還是給國民政府證明一下國民黨當時也不傻他的規劃也是非常看重重工業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遠沒有現在這些左人非常說的什麼民國連鐵釘子都要進口那麼誇張一切都是被日寇清華打斷了而已之後台灣沒有就是貿然發展重工而是在國民經濟有一定基礎之上在做重工這個道路是非常正確的尤其比之同時期大幹快上只弄重工的中國大陸而言那台灣是非常的成功的之後呢中國大陸的經濟騰飛到底也是走了像台灣一樣的道路就是先發展農業再發展輕工然後再發展重工再發展高科技這個我們之後再講最後再說一下這個文教區首都計劃就把鼓樓的一帶就劃分成了文教區這個選擇是很務實的因為當時已經有了的國立中央大學金陵大學這些牛校已經在那裡紮堆了已經就是有不錯的學術氛圍這個區域呢基本上也是按照計劃發展起來了但最有意思的就是說中國人自己建的國立中央大學用的是純西洋的建築但是美國教會幫著建的金陵大學卻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式養這個是非常有趣的對比當然啊當時看這個校區都不要講現在了當時看這個校區那都是小到沒譜的所以呢當時中央大學的校長羅家倫他計劃在南郊的十字港給中央大學建一個能容納萬人的全新大學城地都已經開始爭了結果1937年初甚至都已經開始破土動工了然後日寇就清華了戰爭就來了Paul爆火聲淹沒了一切這個計劃也就被永遠的擱置了今天啊文教區的那些民國建築都是成了寶貝還在教書育人發揮著作用彷彿時間在他們身上就是流淌的會慢一些之後呢南大東南兩所最高學府一度把新校區就是放在了江北這個還是00年代的故事但是之後呢南大就選擇了東方的先林東南就選擇了南方的江林兩個離著是十萬八千里最後說一下住宅區就講完了像國家城市商業工業文化最後該來說人了一座城市歸根到底是為人服務的老百姓住在哪呢在居住規劃上面首都計劃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就相當進步甚至有些理想主義的三級體系第一個就是保留城南的傳統民居這既是承認它的文化價值也是尊重數代人的居住於此的現實第二就是說在城北的山西路頤和路這些比較空的這些地方給政府官員和有錢人開闢一個新的高級住宅區這也就是現在什麼頤和路的公館區第三條呢就是最進步的最閃耀的人道主義光輝的一點就計劃提出由中央出錢市政府蓋樓為貧困者提供連租房這個剛才我們已經提過了前兩項呢基本上成功了但是這項呢這個這個這個就有點難城南的老城風暴是保住了至今人是老南京味道最濃的一個地方一和路的公館區也按計劃建成了各種花園洋房林立成了民國建築的樣板間但是第三項呢誰會拿窮人吃盡呢所以因為沒錢呢所以一個字都沒畫出去完全就落空這個細節也是一個縮影就是揭示了首都計劃的良知和它無法掙脫的歷史局限在29年的中國那還是病荒馬亂名聲凋敝了能提出公租房這個概念那是很超越現實的這說明規劃者不是一群只知道蓋高樓大廈的空想家他們也是受到了西方左派社會的社會改良思想的影響知道這一個現代化的首都不能只有宏偉的建築也得關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還得有溫度但這個理想的破滅同樣也意味著在國家建設的巨大財政壓力下在各種政治任務的排序裡社會福利永遠是第一個被犧牲的尤其對於這一種威權獨裁政府而言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的夢想是最先被犧牲的為所有人造城市這個夢想可能還要等到後面後面今天我們去南京啊還能在南京還能在城南老門東 福祉廟感受老南京的韻味也能去頤和路看那些時髦洋氣的公館看那些漂亮的历史建築他們都在訴說著當年的那個宏大複雜較之的理想和無奈又充滿了遺憾的首都計劃二七年到三七年民國十六年到民國二十六年是南京的黃金十年也是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河這是一個充滿著希望和緊張建設的年代在首都計劃的指引下南京城市日新月異的建設寬闊的中山大道建設完成現代化的首都電廠也開始供電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建築那是拔地而起整個城市都是展現出國家的欣欣向榮和蓬勃脈動但是呢1937年日寇的清華為這一切十年的高歌猛進就畫上了句號也斷送了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命運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讓一切戛然而止國立中央大學的新校區工地荒蕪了中央博物館的建設也陷入了停滯首都計劃就夭折了之後日寇肆虐戰爭迫使政府西遷重慶那個模範首都的夢想在南京保衛站的炮火硝煙中支離破碎儘管只實現了一點點但首都計劃的遺產那是深遠的它為現代南京奠定了基本的城市骨架至今仍在使用的道路網功能分區的雛形以及這座城市的空間基因尤其和未來某些計劃相比首都計劃還是挺科學的歷史總是充滿了各種遺憾那麼國民黨是如何修建單體建築的呢我們下次就說哦
---
容易懂 Easy Know
想像你有一間很老、很亂的房間,裡面堆滿了舊玩具和灰塵。有一天,你的爸爸媽媽決定要把這間房間變成「全世界最棒的房間」——一個超級酷、很現代又讓大家羨慕的空間!這就是大約一百年前,在中國的南京城發生的事情。
當時的南京,就像那間亂糟糟的房間,雖然有它美麗的地方,但其實很多地方都很破舊。一個新的政府,由蔣中正領導,想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是強大又進步的。所以,他們找來了很聰明的專家,甚至還有美國人,一起畫出了一個叫做「首都計畫」的超級大藍圖。
他們夢想著把南京變成「東方的華盛頓」。他們蓋了很寬、兩旁種滿樹的馬路,就像城市裡的漂亮彩帶。他們努力讓家家戶戶都能用上乾淨的水和電。他們甚至想幫窮人蓋便宜又舒適的房子,雖然這部分因為錢不夠,大部分沒有實現。他們還計畫了好多大公園和氣派的政府建築,這些建築既有中國傳統的樣子,又有現代化的功能。
這就像是為全國人民蓋了一個巨大又令人驚嘆的新遊樂園!可惜後來爆發了一場大戰爭,很多計畫都沒能完成。但是,他們當時規劃的許多道路和城市骨架,直到今天都還在使用,讓南京成為現在這個有歷史又有現代感的城市!
---
總結 Overall Summary
這段影片深入探討了國民政府於1928年至1937年「黃金十年」期間,為南京所制定的「首都計畫」。這份計畫不僅是一項城市規劃,更是一個新生政權在動盪時代中,為古老中國描繪的現代化願景及政治宣言。
影片首先指出,國民政府選擇定都南京,是蔣中正為鞏固其政權合法性,並宣示其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繼承者的重要政治舉動。當時的南京歷經太平天國與湘軍戰火摧殘,城市面貌殘破不堪,工業落後,公共設施匱乏,呈現出南重北輕、南亂北荒的分裂格局。
面對此挑戰,國民政府決心將南京打造成「全國城市之凱範」,甚至能與歐美名城匹敵,成為「中國最好、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計畫由孫科牽頭,並邀請美國城市規劃專家亨利·莫非(Henry Murphy)擔任顧問。莫非提倡「適應性建築」,旨在結合中國古典宮殿外觀與西方現代建築功能,將南京構想為「東方華盛頓」。
計畫在多方面進行了革新:
在交通規劃上,採用方格網加放射狀主幹道的模式,重新構築城市骨架,奠定了今日南京路網的基礎,並開闢了具精神中軸線意義的中山大道。特別的是,規劃者決定保留城牆,並將其改造為環城林蔭大道,展現了歷史與現代融合的思維。然而,鐵路規劃因缺乏全面考量,導致城區交通擁堵,暴露出技術與協調上的不足。
在基礎設施方面,首都計畫重視現代化自來水廠與電廠的建設,顯著改善了城市公共衛生與電力供應,是南京走向現代化的關鍵一步。綠化方面,引入了林蔭大道概念,栽種法國梧桐,並規劃將名勝古蹟闢為風景區,打造花園城市。
在功能分區上,工業區規劃在長江兩岸,合理利用地理優勢,成功推動了南京的現代工業發展。文教區則集中於鼓樓一帶,延續既有學術氛圍。住宅區則提出保留老城南、新建高級住宅區及為貧困者提供廉租房的三級體系,然而,後者因經費問題幾乎未能實現,凸顯了計畫在社會公平與財政現實之間的矛盾。政府建築則普遍採用「北方官式」風格,以彰顯政權的「中華道統」繼承者身份,向內外宣示其合法性與權威。
最終,這項宏大的計畫因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的全面爆發而被迫中止,未能完全實現其宏偉藍圖。儘管如此,首都計畫仍為現代南京奠定了基本的城市骨架、功能分區雛形及空間基因,其深遠影響至今猶存。影片也反思了這場自上而下的現代化運動,在推動國家形象建設的同時,也無形中加劇了社會階層的劃分,以及社會福利項目在財政壓力下首當其衝被犧牲的現實。
---
觀點 Viewpoints
* 南京作為首都的政治宣示性: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不僅是行政決定,更是蔣中正為確立其政權合法性,向全國及世界宣告其為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忠實繼承者的政治宣言。此舉在「寧漢分裂」後的複雜局勢中,具有凝聚國民黨內部及對抗地方派系的象徵意義。
* 結合中西規劃理念的「東方華盛頓」願景:首都計畫旨在融合歐美現代城市規劃的科學原則與中國傳統美學優點。透過亨利·莫非等專家的「適應性建築」理念,期望將南京打造成一座既具現代功能,又富中國文化底蘊的「東方華盛頓」,體現國家開放擁抱現代文明同時復興傳統文化的宏觀思路。
* 交通規劃的創新與局限:計畫採用的方格網加放射狀幹道模式,為南京城市發展奠定骨架,中山大道更是重要的精神軸線。尤其莫非保留城牆並改造成環城林蔭大道的提議,展現了對歷史遺產的尊重與創新利用。然而,鐵路規劃在城市內部造成交通不便,以及未規劃環路導致的獨特城市結構,也顯示了當時規劃的某些局限性。
* 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顯著成就:首都計畫在水廠、電廠等市政工程上的投入,是南京邁向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潔淨的自來水和穩定電力供應,徹底改善了城市公共衛生和居民生活品質,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保障,顯示了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務實一面。
*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計畫中為貧困民眾提供廉租房的「公營住宅」概念,展現了超越時代的人道主義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然而,在巨大財政壓力下,這些社會福利項目往往首先被犧牲,而國家形象工程(如政府大樓、寬闊林蔭大道)則優先實施。這揭示了自上而下的現代化運動中,理想與現實的深刻矛盾,以及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社會階層分化。
* 北方官式建築的政治選擇:政府機關建築採用北方官式風格,是國民政府宣示其為「中華道統」正統繼承者的文化亮劍。這種風格的宏偉、對稱與威嚴,旨在向國內外展現新生中國的根基與氣派,作為一種精神動員和文化主權的宣示,儘管其在南京的地域適應性引發爭議。
* 日寇侵華導致的計畫夭折及其深遠遺產:1937年抗戰爆發,使得首都計畫戛然而止,許多項目胎死腹中。然而,計畫為現代南京奠定的城市骨架、路網、功能分區雛形及空間基因,卻深遠地影響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至今仍是其基本面貌的一部分。
---
摘要 Abstract
✅ 南京作為首都,是國民政府蔣中正宣示政權合法性及「中華道統」繼承者身份的政治宣言。
⚠️ 昔日南京城市殘破、工業落後,與上海等現代都市形成鮮明對比,急需全面改造。
📌 首都計畫融合歐美現代規劃原則與中國傳統美學,旨在打造「東方華盛頓」。
✅ 交通規劃採方格網加放射狀幹道,奠定現代南京路網基礎,中山大道為城市精神中軸。
✅ 亨利·莫非建議保留城牆並改造為環城林蔭大道,是兼顧歷史與現代的創新。
📌 自來水廠與電廠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顯著改善了南京的公共衛生與生活品質。
⚠️ 公營住宅等社會福利計畫因財政困難而落空,揭示了理想與現實及社會公平的矛盾。
📌 政府建築多採「北方官式」風格,旨在彰顯國家權威及文化主權。
⚠️ 1937年日寇侵華導致首都計畫夭折,但其城市骨架和空間基因影響至今。
---
FAQ 測驗
1. 國民政府選擇南京作為首都,其最主要的非行政考量是什麼?
A. 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比其他城市更深厚
B. 南京的地理位置較為優越,便於防守
C. 蔣中正希望透過此舉宣示其政權合法性,並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D. 當時南京的城市面貌已相對現代化,便於發展
正確答案:C
解釋:影片明確指出,定都南京不只是行政決定,更是一場政治宣言,關係到誰才是正統,蔣中正要藉此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宣示其政權的合法性。
2. 在首都計畫中,關於南京城牆的處理方式,下列哪一項最終被採納?
A. 徹底拆除城牆,以開闢更多道路
B. 保留城牆,並將其頂部開闢為環城林蔭大道,供汽車通行
C. 部分拆除城牆,並利用拆下的磚石建造新建築
D. 城牆整體保持原樣,不做任何改動
正確答案:B
解釋:影片中提到,儘管當時普遍有拆牆開路的呼聲,但總顧問莫非提議將寬闊的城牆頂開闢成一條環城林蔭大道,將歷史與現代融合,最終此建議說服各方,使南京城牆得以完整保存。
3. 首都計畫中,旨在為貧困民眾提供住房的「公營住宅」規劃,其最終的實施狀況為何?
A. 成功大規模建設,極大改善了貧困人口的居住條件
B. 僅作為示範性樣板間建設了少量,未能大規模推行
C. 因政策方向轉變,完全沒有實施
D. 由地方政府獨立出資建設,中央政府未參與
正確答案:B
解釋:影片指出,公營住宅這個想法雖然非常左派和超前,但現實中因國民政府經費不足,幾乎沒怎麼搞起來,唯一成功的就是建立了一些示範性的樣板間,如板橋新村,但住戶多為交通銀行職員和政府公務員,未能惠及廣大貧困民眾。
✡ Oli小濃縮 Summary bot 為您濃縮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