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oogle上搜尋幾個關鍵字,看過很多對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表述,可惜討論來討論去總是捎不到癢處。
因為僅是從宗教和哲學來看,是遠遠不夠的。見樹不見林猶如瞎子摸象。
David這篇就是將以科學發展史的角度,重新來看這兩者的含意。
先來個解釋名詞:
- 自由意志是相信人類能選擇自己行為的信念或哲學理論。
- 決定論是認為每個事件的發生,包括人類的認知、舉止、決定和行動都是因為先前的事而有原因地發生。
在我們的宗教界,對於決定論是暨喜歡又害怕,喜歡是因為他們可以宣稱原罪和前世今生的觀念,害怕是人類可以根據決定論宿命論,對自己所作所為,無需負道德責任。
相對於決定論,他們又更喜歡自由意志的假設,宣稱信我者得永生,可以讓他們招到更多信徒。
巧的是,最新的一期《科學》雜誌上,有篇研究也顯示:Science 18 March 2011
- 不同文化的人都拒絕決定論
- 而決定論是否會削弱道德責任這一問題人們的反應卻存在矛盾
決定論的極盛時期是在,牛頓力學的出現,當時「機械鐘錶式」的宇宙觀,描述神創造天地之後,世界完全隨著原先定下的自然律 運作。
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Laplace)也堅信決定論,在他的機率論(Essai philosophique sur les probabilités)導論部分說:(Wikipedia)
「我們可以把宇宙現在的狀態視為其過去的因以及未來的果。如果一個智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自然構成的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那宇宙裡最大的物體到最小的粒子的運動都會包含在一條簡單公式中。對於這智者來說沒有事物會是含糊的,而未來只會像過去般出現在他面前。」
「智能」(intelligence)便是後人所稱的拉普拉斯的惡魔。
小說『機率遊戲』就是根據拉普拉斯的假設去寫成的:預測真實最好的辦法並非算出正確答案,而是想辦法讓答案的錯誤率減到最低。
可惜決定論的不可一世,到後來量子力學的出現時,被打破了。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粒子的運動軌跡無法預測。測不準原理,彷彿是枷鎖的鑰匙,解放了壓抑許久的自由。
當六屆索爾維會議開幕當年,愛因斯坦與波耳兩位大師開始世紀之辯,就決定了兩個理論誰會被普世大眾所接受的命運。
愛因斯坦到去世前,不斷提出假設實驗去挑戰量子力學的悖論,不但沒有打倒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如海綿一樣,吸收了愛因斯坦的挑戰不斷去進化自己。
量子力學告訴了世人,上帝是會丟骰子的。
「拉普拉斯的惡魔」(Laplace’s Demon,為什麼在《機率遊戲》封面上打成Laplace’ Demon,少了一個s?)是什麼?它是「一種知性的存在,它能領會大自然運作的所有力量,以及其間所有存在的獨特情境——此一至高無上的智慧必是浩瀚無窮,足以把所有資料都納入考慮——它必然能夠理解一切的法則與運動,無論是宇宙中最巨大的星體,還是最輕盈的原子;對它來說,沒有什麼是不能確定的,未來——和過去——都進收它的眼底。」拉普拉斯的想法是,如果有某個假設中的智者,知道宇宙中每個原子的確切位置與動量,那麼它就可以根據牛頓定律,揭露從過去到未來在宇宙間發生的所有事件。後來的人把他假設中的這個智者,稱為拉普拉斯的「惡魔」(大概是因為惡魔聽起來比較聳動吧)。
http://blog.roodo.com/Loti/archives/2704713.html
Fifth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1927.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ysique Solvay.
第三排:A. Piccard, E. Henriot, P. Ehrenfest, Ed. Herzen, Th. De Donder, E. Schrodinger, J.E. Verschaffelt, W. Pauli, W. Heisenberg, R.H. Fowler, L. Brillouin,
第二排:P. Debye, M. Knudsen, W.L. Bragg, H.A. Kramers, P.A.M. Dirac, A.H. Compton, L. de Broglie, M. Born, N. Bohr,
第一排:I. Langmuir, M. Planck, Mme. Curie, H.A. Lorentz, A. Einstein, P. Langevin, Ch. E. Guye, C.T.R. Wilson, O.W. Richardson
引用自 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know/phystory/QuantumPhysics/WaveFunctionMeaning.ht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