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钱包守护战之我的惨败经历【让编程再次伟大#29】 - YouTube

📌 程序员的钱包守护战之我的惨败经历【让编程再次伟大#29】 - YouTube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這支影片講述了作者使用雲端服務五年後 才發現自己因為一個叫做NAT網關的網路服務 白白花掉了一萬多元新台幣 他一開始使用雲端平台提供的預設模板 認為那是專業配置 但沒仔細研究裡面的每一個項目 花錢的方式是按使用量付費 每次付一點點 所以感覺不出來總金額很高 直到五年後查看總帳單 才驚覺負責處理「向外發送訊息」的NAT網關 費用遠高於處理「接收訊息」的網路服務 甚至是伺服器本身的費用 他後悔沒有早點研究清楚 可以用更便宜甚至免費的方式達到同樣功能 學習到不能完全相信預設設定 要仔細看懂每個服務的功能和價格

雲端服務使用者分享了自己一個昂貴的教訓 作者五年前為了方便建立小型容器集群 在雲端平台開通了託管服務 採用平台提供的包含伺服器和網路資源(如Load Balancer和NAT網關)的預設模板 由於使用量小且資源按量計費 每次扣款金額不高便沒有持續關注 直到五年後查看總帳單才發現 負責處理「出網流量」(例如程式向外部服務發送請求)的NAT網關 收費遠超出預期 甚至比伺服器費用還高 達到一萬多元新台幣 對比負責處理「入網流量」(例如使用者訪問網站)的Load Balancer 費用低得多 他解釋了LB和NAT在容器集群網路架構中的作用 但指出對於像他這樣出網需求極低的應用場景 NAT是完全不必要的 並且存在一個更簡單且免費的替代方案:直接為每台伺服器分配公網IP 他認為自己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技術上盲目接受平台預設方案 未仔細研究各資源的必要性與成本 二是財務上對按量計費的小額扣款產生麻木感 未意識到累積起來的龐大開銷 他希望自己的經驗能警示其他雲端使用者 避免類似的浪費

雲端平台預設提供的配置方案 可能不是成本最優的選擇
應仔細研究雲端服務模板中的每一個資源項目 是否必要且符合自身需求
按量計費的模式雖然彈性 但小額頻繁的扣款容易讓人對總成本麻木
Load Balancer (LB) 是處理容器集群入網流量的常用且合理方案
NAT Gateway (NAT) 用於處理出網流量 但依賴其定價和使用情境 可能非常昂貴
對於出網需求低的應用 直為伺服器配置公網IP可能是NAT的低成本甚至免費替代方案
使用者應定期審查雲端服務帳單 了解費用構成 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 五年前使用雲端平台建置容器集群
⚠️ 五年後發現NAT網關花費一萬多元是帳單中最貴的項目
📌 雲端平台預設模板可能包含非必要或昂貴的服務
✅ Load Balancer負責入網流量 NAT負責出網流量
⚠️ NAT網關的每小時費用遠高於Load Balancer甚至伺服器
📌 對於低出網需求的應用 直接分配公網IP可能免費替代NAT
✅ 問題出在盲目接受平台方案及對按量計費的麻木
⚠️ 小額按量計費累積效應驚人 易被忽略總成本
📌 應仔細研究雲端服務配置與費用 避免浪費

雲端服務
容器集群
NAT網關
Load Balancer
按量計費
網路架構
出網流量
建群模板

✡ Oli小濃縮 Summary bot 為您濃縮重點 ✡

https://youtu.be/dP0sV2YHLS8

*

張貼留言 (0)
較新的 較舊

廣告1

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