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空工業頂峰 蘇-27令人嘆爲觀止的設計 | 1K圖解 | Su27 | F15 | 蘇霍伊 | 普加喬夫 | 眼鏡蛇機動

📌 俄羅斯航空工業頂峰 蘇-27令人嘆爲觀止的設計 | 1K圖解 | Su27 | F15 | 蘇霍伊 | 普加喬夫 | 眼鏡蛇機動

【容易懂 Easy Know】
想像蘇聯想做一台超級厲害的玩具飛機,比美國的F-15還要棒!這台飛機就是蘇-27。他們想讓它像個超級靈活的體操選手,能在空中快速轉彎、做高難度動作。為此,他們設計它有點「不穩定」,這樣反應更快。但剛開始,這架飛機常常在試飛時解體,就像組裝到一半的玩具散架了,讓人很沮喪。後來,一位叫西蒙諾夫的總設計師來了,他發現問題出在哪裡(就像發現玩具車輪子晃動的原因),於是重新設計了翅膀和尾巴。經過很多努力,蘇-27終於成功了!它能做出像眼鏡蛇抬頭一樣的特技動作,還在模擬比賽中打敗了F-15。現在,它成了許多新飛機的榜樣,就像一個非常成功的玩具系列,不斷推出新版本。

————————————————

【總結 Overall Summary】
本影片深入探討了蘇-27戰鬥機從概念提出到最終服役的漫長而艱辛的發展歷程,並將其與美國的F-15戰機進行對比。影片指出,蘇-27最初是為超越F-15而生,蘇聯對其提出了極為嚴苛的性能要求,包括航程、載彈量、短距起降能力及速度等。

設計初期,蘇霍伊設計局的T-10原型機為了追求極致機動性,採用了縱向靜態不穩定構型,這使得飛機在受到氣流干擾時不易自行恢復平衡,但潛在機動性極強。然而,當時蘇聯微處理器技術與美國存在巨大差距,導致飛控系統笨重且不可靠,加上設計理念上的爭議,T-10原型機在試飛過程中屢次發生事故,甚至導致飛行員殉職,嚴重打擊了高層的信心。

面對F-15已量產服役的壓力,1983年,西蒙諾夫接任總設計師。他徹底推翻了前任的小修小補思路,對T-10S進行了大幅度的革新。其中最關鍵的突破是解決了在高迎角飛行時,機翼氣流分離與渦流引起的嚴重震顫問題。研究發現,這是渦流脈動頻率與機翼固有振動頻率吻合造成的共振。西蒙諾夫團隊透過重新設計機翼前緣後掠角的分布,採用多段折線式設計,並加強大邊條翼與機身的融合,有效穩定渦流生成,消除了震顫。

此外,他們還重新設計了垂直尾翼的位置,使其在高迎角側滑時仍能保持有效控制;調整翼尖迎角,解決了翼尖失速問題,顯著降低了降落速度;並創新設計了S型進氣道及分流孔、百葉窗,確保發動機在不同速度和迎角下都能穩定吸氣。

經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進,T-10S最終進化為我們熟知的蘇-27。在性能方面,蘇-27以P-42的代號打破了F-15創下的多項世界紀錄,其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震驚全球。1992年,蘇-27在與F-15的模擬空戰中展現了卓越的機動性,取得明顯勝利,甚至獲得美方將軍的高度肯定。

蘇-27的成功不僅代表著俄羅斯航空設計的巔峰,也象徵著透過不斷創新、取長補短,最終實現以弱勝強的可能性。它至今已衍生出超過25個型號,涵蓋多種作戰需求,並被中國引進生產,成為最成功的戰鬥機設計之一。

————————————————

【觀點 Viewpoints】
* 蘇-27的誕生源於超越F-15的決心:蘇聯為回應美國F-15的研發,提出極高的設計要求,力求在各方面性能上超越F-15至少10%,這奠定了蘇-27追求卓越的基礎。

* 靜態不穩定性設計與高機動性的追求:T-10原型機採用縱向靜態不穩定構型,使壓力中心與重心幾乎重合,旨在實現極致的亞音速格鬥機動性。雖然這增加了飛控難度,但也成為其核心優勢之一。

* 蘇聯微處理器技術落後導致初期發展受阻:與美國相比,蘇聯在微處理器技術上的巨大差距,使得電傳飛控系統笨重、複雜且不可靠,是T-10原型機初期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 西蒙諾夫的徹底改革是蘇-27成功的關鍵:面對T-10原型機的困境,西蒙諾夫上任後敢於推翻前任設計,從根本上解決了機翼高迎角震顫、垂直尾翼失效、翼尖失速等問題,透過空氣動力學上的創新使其浴火重生。

* 創新的氣動外形設計解決了關鍵技術難題:例如,多段折線式機翼前緣後內角設計有效管理渦流生成,防止震顫;分開的垂直尾翼確保高迎角側滑時的控制;S型進氣道與分流孔保證發動機穩定進氣,這些都體現了蘇-27在氣動設計上的精妙。

* 卓越性能在實證中得到驗證:P-42打破F-15多項世界紀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震驚全球,以及與F-15的模擬空戰勝利,都充分證明了蘇-27在機動性和綜合作戰價值上的優勢。

* 蘇-27的深遠影響與家族化發展:作為俄羅斯最成功的戰機設計之一,蘇-27不僅衍生出超過25個型號,涵蓋多種作戰任務,更被中國引進生產,其設計理念與技術成就對現代空軍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

【摘要 Abstract】
✅ 蘇-27設計之初目標為全方位超越美國F-15戰機至少10%。
⚠️ T-10原型機因採用靜態不穩定設計及蘇聯微處理器技術落後,初期試飛事故頻傳。
📌 西蒙諾夫接手後徹底改革設計,解決了高迎角飛行時機翼震顫的根本問題。
✅ 創新的多段折線式機翼與重新定位的垂直尾翼,顯著提升了蘇-27在高迎角下的控制穩定性。
✅ 獨特的S型進氣道與分流孔設計,確保發動機在各種飛行條件下高效運作。
📌 P-42打破F-15多項世界紀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展現了蘇-27的卓越機動性。
✅ 1992年美俄模擬空戰中,蘇-27在纏鬥表現上明顯優於F-15,獲得美方肯定。
📌 蘇-27是俄羅斯航空史上最成功的戰機設計之一,衍生多種型號並影響全球。

————————————————

【FAQ 測驗】
第一題
蘇-27戰鬥機在設計之初為了追求極致機動性,採用了哪一種關鍵的飛機構型?
A 靜態穩定構型
B 縱向靜態不穩定構型
C 橫向靜態穩定構型
D 橫向靜態不穩定構型
正確答案:B
解釋:影片明確指出,T-10原型機從一開始就把高機動性作為首要目標,因此被設計為縱向靜態不穩定構型。

第二題
在蘇-27的研發初期,導致T-10原型機屢次發生事故,甚至飛行員殉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什麼?
A 發動機推力不足
B 武器系統設計缺陷
C 蘇聯微處理器技術落後,導致飛控系統不可靠
D 機身材料強度不夠
正確答案:C
解釋:影片中提到,蘇聯微處理器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導致飛控系統笨重、複雜、散熱困難且不可靠,常常造成飛控死機,是導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第三題
哪一位總設計師在接手蘇霍伊設計局後,徹底否認前任的小修小補思想,並對T-10設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最終促成了蘇-27的成功?
A 帕維爾·蘇霍伊
B 伊萬諾夫
C 西蒙諾夫
D 普加喬夫
正確答案:C
解釋:影片指出,1983年西蒙諾夫取代伊萬諾夫成為總設計師後,徹底否認了前任的理念,並主導了T-10S的大規模改進,解決了根本性的設計缺陷。

✡ Oli小濃縮 Summary bot 為您濃縮重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46hFM2m1Uc

*

張貼留言 (0)
較新的 較舊

廣告1

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