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还是操纵未来?Polymarket的崛起之路与争议

📌 预测未来,还是操纵未来?Polymarket的崛起之路与争议

容易懂 Easy Know

想像一個特別的遊戲,叫做「預測市場」。在這個遊戲裡,你可以用錢來「猜」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例如:哪個歌手會懷孕?哪個公司的人工智慧最厲害?甚至誰會贏得美國總統大選?這不像普通的賭場有莊家控制一切,這裡是你和其他玩家互相下注。如果很多人都覺得某件事會發生,那個「猜中」的機會就會變高,就像股票的價格一樣,隨時都在變動。你也可以隨時賣掉你的「猜測」來賺錢或減少損失。發明這個遊戲的人希望,當大家真的用錢來猜的時候,會更努力去找出真相,因為錢押下去了,大家都會變得比較認真。雖然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比較模糊的事件,大家吵不出結果,但整體來說,它希望能匯集大家的智慧,幫助我們看清世界的真相。

---

總結 Overall Summary

這段影片深入探討了Polymarket這個基於加密技術的預測市場平台,闡述了其運作模式、對傳統市場的影響、歷史沿革、成功因素以及面臨的挑戰。Polymarket將全球的不確定事件轉化為可交易的金融工具,從政治選舉、科技發展到社會事件,任何能想像到的未來事件都能在此被定價、交易和預測。其核心機制類似於股票市場,利用穩定幣USDC作為交易媒介,事件發生的「機率」以0到1美元的價格波動。

Polymarket相較於傳統賭博有三大顛覆性特點。首先,它沒有「莊家」,所有交易都是用戶間的點對點配對,平台本身不參與博弈,消除了莊家與玩家之間的利益衝突,實現了更公平的市場。其次,它允許用戶在事件結果揭曉前隨時買賣合約,將「賭結果」轉變為「交易過程中的機率波動」,使參與者能根據市場變化動態操作,獲利或止損。第三,Polymarket通過流動性獎勵機制,鼓勵用戶為市場提供深度,確保交易的順暢進行,這與傳統市場抽佣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該平台被視為「資訊金融」的新興力量,透過金錢投入來形成「買方共識」,比傳統民調更能反映真實意願。這得益於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的「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理論,即市場價格能有效匯聚零散的個人知識。Polymarket的崛起也吸取了早期去中心化預測市場(如Augur)的教訓,專注於提升用戶體驗、採用穩定幣以及簡化支付流程。

然而,Polymarket也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裁決困境」。對於結果客觀明確的事件,結算相對順利;但對於定義模糊或存在爭議的事件,去中心化的「神諭機」(UMA)裁決機制常引發巨大爭議,甚至被批評為「多數人的暴政」或存在「大戶操縱」的風險。此外,「反射性」問題也備受關注,即預測市場的賠率可能反過來影響現實,形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其在美國也面臨監管挑戰,曾因未註冊運營而被罰款,儘管如此,它正積極尋求合法回歸。最後,影片也探討了Polymarket在道德層面的爭議,例如允許人們對戰爭、災難甚至刑事案件等悲劇事件進行金錢投注,引發了對資本是否能定義一切的深刻反思。

---

觀點 Viewpoints

1. Polymarket是基於區塊鏈的「事件股票市場」:它將現實世界中各種不確定事件(如選舉、科技趨勢、社會八卦)轉化為可交易的金融合約,讓用戶透過買賣這些合約來預測事件的結果與機率,運作邏輯類似於股票市場。

2. 顛覆傳統賭博模式:Polymarket消除了傳統賭博中「莊家」的角色,所有交易均發生在用戶之間,平台僅作為中介,確保了市場的公平性;同時,用戶可在事件發生前隨時買賣合約,實現動態的損益管理,而非一次性鎖定資金等待結果。

3. 匯聚「買方共識」的資訊金融工具:該平台被視為一種高效的資訊金融市場,通過人們以真金白銀下注,揭示市場對特定事件的集體信念或「買方共識」,這被認為比傳統民意調查更能反映真實的趨勢和機率。

4. 海耶克「知識的運用」理論的實踐:Polymarket的運作邏輯與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關於「價格是匯聚社會分散知識的唯一有效機制」的理論相符,認為金錢激勵能促使人們更努力地尋求真相並參與預測。

5. 裁決困境與去中心化挑戰:儘管Polymarket力求去中心化,但對於事件結果定義模糊或存在爭議的情況,其依賴的去中心化「神諭機」(UMA)裁決機制常引發爭議,被批評可能導致「多數人的暴政」或事實詮釋上的偏差。

6. 「反射性」效應的倫理與政治風險:當Polymarket的賠率被主流媒體或KOL廣泛傳播時,這些預測不再是單純的反映,而可能反過來影響搖擺選民或輿論走向,形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尤其在政治選舉中引發潛在的操縱擔憂。

7. 道德倫理的界限爭議:Polymarket上允許對戰爭、災難、甚至刑事案件等悲劇性事件進行投注,這引發了關於「將他人痛苦金融化」的嚴峻道德倫理爭議,挑戰了人類社會的底線。

---

摘要 Abstract

✅ Polymarket是一個加密驅動的預測平台,將世界不確定性轉化為可交易的金融工具。
📌 平台採點對點交易,無傳統莊家優勢,讓市場更為公平。
💸 合約價格反映事件發生機率,用戶可隨時買賣以動態管理損益。
💡 它被視為「資訊金融」工具,匯聚「買方共識」,可能比傳統民調更準確。
⚠️ 裁決機制面臨「多數人暴政」和事實定義模糊的挑戰,引發爭議。
📈 市場賠率可能產生「反射性」效應,反過來影響現實,引發操縱疑慮。
📜 Polymarket在美國曾被CFTC罰款,但正尋求合法回歸並獲主流機構接納。
💔 允許投注悲劇事件引發嚴重道德爭議,挑戰資本與倫理的界限。

---

FAQ 測驗

1. Polymarket與傳統賭場最根本的差異是什麼?
A. Polymarket使用加密貨幣,而傳統賭場使用法定貨幣。
B. Polymarket沒有「莊家」,所有交易都是用戶間的配對,而傳統賭場有莊家設定賠率。
C. Polymarket只能在線上進行,而傳統賭場有實體場所。
D. Polymarket的賭注金額上限更高,而傳統賭場有較低的上限。
正確答案:B
解釋:影片明確指出,Polymarket的核心顛覆性在於其去中心化設計,透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消除了傳統賭場中「莊家」的角色,所有交易都在用戶之間配對,這與傳統賭場莊家設定賠率並從中獲利的方式截然不同。

2. Polymarket在處理哪類事件的預測時最常面臨「裁決困境」?
A. 明確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
B. 比賽得分或體育賽事結果。
C. 定義模糊或存在多種詮釋的事件。
D. 聯準會升降息的具體基點。
正確答案:C
解釋:影片強調,當事件結果客觀且清晰(如選舉、比賽分數、利率決策)時,Polymarket的結算相對順利。然而,當事件的定義本身不清楚或對事實的認定存在爭議時(例如烏克蘭稀土協議或澤倫斯基是否穿「套裝」),就會出現「裁決困境」,引發激烈爭議。

3. 哪位經濟學家的理論被Polymarket用來解釋其作為「資訊金融」市場的價值?
A. 亞當·斯密 (Adam Smith)
B. 約翰·梅納德·凱因斯 (John Maynard Keynes)
C.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 (Friedrich Hayek)
D. 卡爾·馬克思 (Karl Marx)
正確答案:C
解釋:影片明確指出,Polymarket背後的哲學基礎之一來自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Hayek)的1945年論文《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海耶克認為,價格是匯聚社會中零散知識的唯一有效機制,而Polymarket正是這種理論的應用,透過金錢激勵匯聚真實資訊。

✡ Oli小濃縮 Summary bot 為您濃縮重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Ow0FHxdNQ

*

張貼留言 (0)
較新的 較舊

廣告1

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