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软件正在吞噬生产力市场 | A16Z合伙人Alex Rampell | 软件的70年变革 | SaaS定价的“星巴克”模式 | 催生市场扩张 | 新的业务可能性 | 全球性机会

📌 【人工智能】软件正在吞噬生产力市场 | A16Z合伙人Alex Rampell | 软件的70年变革 | SaaS定价的"星巴克"模式 | 催生市场扩张 | 新的业务可能性 | 全球性机会

容易懂 Easy Know

「大飛」爺爺告訴我們,以前電腦軟體就像一個大文件櫃,只能幫你把很多紙本資料變成電腦裡的檔案,但看這些檔案、做事情的還是人,所以效率提高得有限。現在,AI(人工智慧)來了,就像給軟體裝上了聰明的大腦,軟體不只會存資料,還會自己看懂資料,然後像小幫手一樣自己去處理工作!想像一下,本來你要打電話跟客服阿姨說要訂機票或改行程,現在直接跟聰明軟體說,它就能幫你搞定。這表示軟體不再只是個工具,而是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勞工」,可以幫人類做很多事情。這樣一來,軟體能幫忙處理的工作量就比以前多很多,未來軟體能賺錢的市場也會變得超級大,因為它能直接幫公司省下請人的錢!

--------------------

總結 Overall Summary

這段影片的核心觀點是,軟體行業的目標正在從單純的用戶增長或市場份額擴大,轉變為直接「吞噬」勞動力市場。過去七十年,軟體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將紙本文件數位化,例如從紙質訂票系統到航空訂票系統,從手寫客戶名單到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其本質是將文件櫃轉變為資料庫。然而,這種轉變僅限於介質的改變,操作流程仍依賴人類讀取、理解並執行,因此效率提升存在瓶頸。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崛起,軟體的角色發生了質的飛躍。AI讓軟體不再只是儲存和展示資訊的工具,而是能夠理解資訊並直接採取行動,從「提供資訊」進化到「完成工作」。影片透過航空訂票系統Sabre、CRM系統以及製造業、法律、會計等行業的例子,闡釋了軟體如何逐漸將人類從繁瑣的資訊處理中解放,但指出這些系統最終仍需人工操作。

這種轉變對軟體公司的商業模式產生深遠影響。傳統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多以「按座席」計費,但當AI能大幅提高每個員工的生產力,甚至直接替代某些工作時,這種計費方式將難以為繼。影片以Zendesk為例,說明其收入可能趨近於零,但也可能轉型為「按結果」或「按價值」計費,收入大幅增長。這意味著軟體公司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定義、衡量與定價其服務價值。

Alex Rampell進一步強調,AI的優勢不僅在於成本效益,更在於能解決人類勞動力無法克服的結構性問題,例如:處理間歇性需求(如黑色星期五的客服)、執行令人沮喪的工作(如催收)、提供高度的法規確定性(AI執行通話的標準化與可控性),以及實現多語言能力,讓服務不受語言或地理限制。這些獨特優勢使得AI在許多特定場景下,能提供比人類更可靠、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此外,AI還能大幅擴大市場規模,讓許多過去因客戶獲取成本(CAC)或銷售成本(COGS)過高而不可行的商業模式變得可行。透過AI擔任低成本的銷售或客服代表,即使是單一或零散的業務也能獲利。這表示軟體市場不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軟體開支,而是開始競逐龐大的勞動力市場,將許多過去被認為是小型市場的行業變得極具吸引力。

總結來說,這場「軟體吞噬勞動力」的變革,是從資訊處理到行動執行的根本性轉變,其市場規模和深遠影響遠超過去的軟體革命。它不僅將重塑全球商業模式,也將對勞動力市場帶來雙重衝擊:一方面取代部分傳統工作,另一方面創造大量新的AI相關職位,要求人們重新評估技能與職業發展方向。

--------------------

觀點 Viewpoints

1. 軟體發展的歷史演變:過去七十年,軟體的核心功能是將紙本文件轉化為數位資料庫,例如航空訂票系統、CRM、ERP等,但操作流程仍依賴人工,效率提升有限。
2. AI對軟體角色的質變:AI使軟體從「記錄與展示資訊」的工具,轉變為能夠「理解資訊並直接採取行動」的執行者,實現從「提供資訊」到「完成工作」的根本性飛躍。
3. SaaS商業模式的衝擊與轉型:傳統以「按座席」計費的SaaS模式將面臨挑戰,因為AI可能使所需座席數量歸零。軟體公司需探索「按結果」或「按價值」計費的新模式,例如依據為客戶節省的成本或創造的利潤來收費。
4. AI取代人類勞動力的獨特優勢:AI不僅降低成本,更能解決人類勞動力固有的結構性問題,包括處理間歇性需求、執行枯燥或令人沮喪的工作、提供高度的法規確定性以及克服語言障礙,實現服務的標準化與全球化。
5. 勞動力市場的擴大與新商機:AI大幅降低客戶獲取成本和銷售成本,使得許多過去因成本過高而不可行的商業模式(例如自行車的Airbnb)變得可行。軟體市場的範圍擴大到以前被認為太小或不夠吸引力的行業。
6. 「軟體吞噬勞動力」:這場變革的意義比「軟體吞噬世界」更深遠,因為軟體不再僅是工具,而是成為勞動力本身。這將導致資本(投資GPU、工程師)直接創造可執行勞動的軟體,重塑資本與勞動力的關係。

--------------------

摘要 Abstract

✅ 過去七十年,軟體主要將紙本文件數位化,但效率提升有限,因最終仍需人類操作。
⚠️ AI使軟體從「提供資訊」轉變為「完成工作」,能理解並直接採取行動,實現質的飛躍。
📌 全球SaaS市場約3000億美元,但單美國勞動力市場高達13兆美元,AI正加速進入後者。
✅ 傳統「按座席」計費的SaaS模式在AI時代將難以持續,需轉向「按結果」計費。
⚠️ AI具備處理間歇性需求、令人沮喪工作、法規確定性及多語言能力等獨特優勢,解決人類勞力結構性問題。
📌 AI大幅降低客戶獲取成本和銷售成本,讓許多過去因成本過高而不可行的商業模式變得可行,擴大市場規模。
✅ 軟體角色正從單純工具轉變為直接執行勞動的實體,重新定義軟體價值和潛在市場。
⚠️ 這場變革不僅會取代部分傳統工作,也將創造出大量新的AI相關職位。

--------------------

FAQ 測驗

第一題
根據影片內容,過去七十年軟體的主要發展模式是什麼?
A 建立全球性的分散式勞動力網絡
B 將紙本文件數位化並轉換為資料庫
C 研發能夠完全替代人類決策的自主系統
D 專注於提升使用者體驗和介面設計

正確答案:B
解釋:影片指出,從航空訂票系統到CRM,過去軟體的核心是將文件櫃變成資料庫,即將紙本文件數位化。

第二題
Alex Rampell認為,在AI時代,SaaS(軟體即服務)公司應如何調整其傳統的「按座席」計費模式?
A 完全免費,轉向廣告收益模式
B 維持現有模式,因為AI只是輔助工具
C 轉向「按結果」或「按價值」計費,依據為客戶帶來的效益收費
D 大幅提高每個座席的費用,以彌補AI帶來的成本

正確答案:C
解釋:影片明確指出,當AI能大幅提高員工生產力甚至取代座席時,傳統按座席收費將不可持續,SaaS公司需探索按結果或按價值計費的新模式。

第三題
AI相較於人類勞動力,具備哪些獨特優勢,使其能更有效地解決企業問題?
A 擁有更高的情緒智商和人際溝通能力
B 能處理間歇性需求、執行令人沮喪的工作、提供法規確定性及多語言能力
C 具備更強的創造力和戰略規劃能力
D 能夠完全理解並適應人類複雜的社交情境

正確答案:B
解釋:影片詳細闡述了AI在處理間歇性需求、執行重複枯燥且令人沮喪的工作(如催收)、確保法規遵循的確定性以及支援多種語言方面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人類勞動力難以完美應對的結構性問題。

✡ Oli小濃縮 Summary bot 為您濃縮重點 ✡

https://youtu.be/uiZEWwN5EKU

*

張貼留言 (0)
較新的 較舊

廣告1

廣告2